21
2025
02

如何杠杆炒股 孟子发现一个规律:华夏每500年必然复兴,2000年来已成现实

发布日期:2025-02-21 21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66

如何杠杆炒股 孟子发现一个规律:华夏每500年必然复兴,2000年来已成现实

公元前318年如何杠杆炒股,54岁高龄的孟子带着他的“仁政”、“王道”,又一次失魂落魄离开齐国。此时正是天下最纷乱的时候:

前有商鞅变法,以民众骨血为燃料只推“耕战”二字;后有张仪、苏秦、公孙衍横行于世,推动一场又一场更大的战争;“春秋”乱战300年而不止,反而愈演愈烈,这个平民死伤越来越多的年代有了新的名称“战国”!

就好像人的一生,什么都不再重要,没有文明、没有生活,只有你死我活的残杀……

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!可在这春秋战国几百年的乱世里,谁又管过天下人的死活。一怒而诸侯惧,安居则天下息,张仪、公孙衍何等威风凛凛。

那么王侯将相与纵横家的狂欢中,代价究竟是谁呢?

答案显而易见,所以整个春秋战国,老子、孔子、墨子、庄子、列子、孟子等无数思想家,拉开了“百家争鸣”的思想变革,这也成了中国思想史的巅峰时刻!

“清静无为”的道家;逍遥自在的老庄;“兼爱”、“非攻”的墨子;克己复礼的孔子;“仁政”、“王道”的墨子;甚至一毛不拔的杨朱;都在找一种能够稳定国家的秩序。

自周公旦的周礼崩坏以来,中华大地已乱战数百年;春秋无义战,战国尤甚之!

就孟子本人来说,他也找了三四十年了;11年前他来过齐国,11年后依然被拒绝;54岁的年纪,还有几年能活?

所以孟子走的很不情愿,拖拖拉拉3天还不愿过黄河,总在期盼齐王会不会回心转意,重新请自己回去。他的弟子充虞路不乐意了:

充虞路问曰:“夫子若有不豫色然。前日虞闻诸夫子曰: ‘君子不怨天,不尤人。’” ——《孟子.公孙丑下》

他以为老师贪恋齐国繁华,就说:“夫子以前教我,君子不能怨天尤人;不就是齐王不接纳咱们的理念,咱们离去便是,为何如此姿态啊”!

54岁的孟子用满含辛酸的语气,说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掷地有声的豪言:

曰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。由周而来,七百有余岁矣。以其数则过矣;以其时考之,则可矣。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;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 ” ——《孟子.公孙丑下》

孟子说,此一时彼一时,五百年必有王者复兴,这中间会有无数名士诞生!从周武王汤武革命,周公旦制定周礼以来,已经治世、纷乱700年了,为什么天下依旧没有一点安定的迹象?

从500年一复兴这个天时来算,这战国早该过去了;就说人和,也有老子、孔子、墨子、庄子和我孟子等无数人,也该够了啊;可天下为何迟迟不能再度平定,到底哪里出了问题?

大丈夫生于世间,当以平天下为志向;如果想平定这乱世,当今天下,舍我孟轲其谁?

奔波三十载,54岁高龄的孟子依旧没有心灰意冷,并且还有着舍我其谁的勇气。当然我们上帝视角看,孟子无疑失败了,但我们却不能说孟子的理想破灭了,他依旧留下了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治世理念。

并且这句“五百年必有王者兴”,还在激励着一个个后人;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而受宫刑,激励他写出《史记》的信念,是他觉得孔子以后500年就是他!

在这之后,华夏一有乱世,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寻找明主。

诸葛孔明六出祁山,是将先主刘备视为明主;王猛辞桓温而就苻坚,是觉得苻坚能平定天下;宗泽死前高呼过河!过河!岳飞风波亭高喊天日昭昭、天日昭昭,是痛恨自己未遇明主……

大略说来,夏启家天下到商汤革命,470年而周朝建立;商汤立国到武王伐纣,又有550年;周公旦树立周礼,到始皇帝一统华夏却有整整800年;此后两汉四百多年,再有魏晋南北朝大分裂;及至隋唐长期统一,已经汉末近五百年矣……

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周期规律呈现而来;几百年大治理,就要有几百年大分裂;这个500年的数字从孟子提出起就不精准,但趋势却从未改变;后来人们将这个分分合合的天下大势,称为历史周期论。

那么这种规律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?四个字土地兼并!乱世之后人丁稀少,每个人都有足够耕地,自然都是其乐融融;数百年间人口增长,加上土地兼并,没了土地的人越来越多;当饿殍遍地之时,就是大乱之始。

但这一平一乱之间,就是上千万人口的消逝,数百万家庭的离散,其中多少悲伤有谁可知?

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重复发生的悲剧,孟子说了“仁政”、“王道”,他说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,这话不全是为平民说的啊!

平民看似最好欺负,但一切社稷、尊贵都是建立在无数平民基础上的,没有人就没有一切组织形态。所以帝王中最厉害的李世民从孟子这受启发,说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!他们是好欺负,几百年间谁都能欺负,但欺负到底,他们是要掀桌子的啊!

所以一定程度上说,孟子比孔子更伟大,孔子的克己复礼是追求短时间的秩序修订,是治标不治本,孔子是想再恢复几百年安定。

而孟子的“民贵君轻”、“仁政”、“王道”,是讲你好了、别人也要还好,才能互相其乐融融。老子也说过“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”,自然规律是损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;老子还说“人之道,损不足以奉有余”,但人却总是要本就缺少的来侍奉有盈余的;到最后人不能走出周期,总是等到自然规律再来一次次调整!

明朝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,23岁状元及第;却因触怒嘉靖皇帝,流放云南三十年;老死不得归乡,大彻大悟而成“明朝三大才子之首”,这里引他一首《西江月》:

道德三皇五帝,功名夏后商周。七雄五霸斗春秋。顷刻兴亡过手。青史几行名姓,北邙无数荒丘。前人田地后人收。说甚龙争虎斗。

小到一个人的生老病死,再到一个家族的兴衰过往,大到王朝循环更替,道理再清晰不过。但从孟子开始,人们却反复在同一个坑里跌倒无数次,根结何在——克服人性,让理性战胜兽性!

什么时候,李世民的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,不再只是一句漂亮话;不再有出身贫农,看完孟子的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,就把人家排位赶出孔庙的朱元璋;真正做到民贵君轻,人们也就战胜自己,不再需要天道来损有余而补不足了啊!

一次次循环往复,在这几千个春华秋实的轮替中,留下的是累计上千万家庭的离散,数千万血泪的经验教训。从齐宣王到没有人再称王了如何杠杆炒股,这天道一直在等着土地上的人,行“真王道”、推“真仁政”,那时人也就超越了天道的轮回,真叫做欲与天公试比高啊!



相关资讯
热点资讯


Powered by 股票正规配资官网_全国股票配资公司_在线股票配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